活動消息

電子通訊

管制即棄塑膠

 

塑膠輕巧耐用,而且價格相對便宜,經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。然而塑膠不可分解,會一直在環境存留,加上大量生產和使用會造成污染,對生態系統、動物生命和人類健康造成難以估計的破壞。

 

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報告

2020年被棄置於香港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為每日約11,000公噸,其中廢塑膠佔約21%。早前政府邀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「管制即棄塑膠」收集公眾意見,希望就制定管制即棄塑膠政策了解公眾的想法。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收集逾9400份意見收集表及60份書面意見,最近發表報告提出共 24 項建議,包括禁止免費派發即棄塑膠製品(如雨傘袋)、禁止製造、銷售和分銷即棄塑膠製品(如發泡膠製品)、改善現行的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(如將膠袋收費水平調高至港幣 1 元或2 元)。

該建議參考了《歐盟包材與包材廢棄物指令》,指出明白包裝具重要的社會和經濟功能,故提出「用最少的包裝,確保產品安全、衞生以及為消費者接受」的方向,同時建議推廣合適代替即棄塑膠的產品,例如以雨傘除水器取代雨傘袋、以掛牆式洗頭水/沐浴露機取代酒店洗漱梳妝用品。

 

環保署回應指認同委員會的建議,將草擬《促進環保責任(雜項修訂)條例草案》,管制多項即棄塑膠產品,並最快於2022年下半年將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。

 

管制雨傘膠袋

《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報告》顯示,83.2%的機構、公司和個人認為須管制雨傘膠袋;管制時間方面,32.5%和28%回應者分別認為應該在短期(3年內)和中期(3至5年內)採取行動;至於管制方法,25.5%的人表示應全面禁止,其次是規管措施(23.4%),以及自願措施(23.0%)等。

 

根據綠領行動於 2017 年進行的調查發現,本港每年雨季耗用超過1,400 萬個雨傘膠袋,涉及全港 90%物業,情況令人關注。

 

近年本港各大物管開始嘗試以不同措施取代派發雨傘袋,如設置雨傘除水器。而綠領行動的統計顯示,過去3年各物管公司合共減少派發約388萬個雨傘袋,以每個成本約0.3元計算,相等於節省約116萬元。同時,商場或物業面對將來實施的垃圾徵費,如繼續濫派雨傘袋的話,更需付出額外的成本。

 

物管成功例子

領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由2022年2月起,於旗下全線物業全面停止派發雨傘膠袋,成為香港首個停止派發雨傘膠袋的大型物業管理公司。領展物業管理總經理繆國相表示,「有八至九成的訪客會使用雨傘除水器,亦有約一至兩成訪客會自備雨傘袋包裹雨傘,反映市民對使用雨傘膠袋的習慣已隨之改善。我們希望通過不同的措施,減低塑膠廢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,與持份者攜手推廣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。」可見減少派發雨傘膠袋是一個有利環境同時節省成本,又改善形象的行動。

 

 


 

首次發現 人體血液含微塑膠

 

英國《衛報》早前報道,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在3月時於《國際環境》雜誌發表一項研究結果,首次在人體血液發現微塑膠(microplastics)。

 

研究人員分析22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樣本,發現接近8成人的血液含有微塑膠,部分成年人的體內更有達兩至三種。是次研究團隊在17個樣本中發現微塑膠,比例最高的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,即1號塑膠),有一半樣本含有這種飲品膠樽常見物料;三分之一樣本含有食品包裝常用的聚苯乙烯(PS,常用於製造發泡膠);四分之一含製造膠袋、膠桶等用的聚乙烯(PE)。

 

微塑膠或致癌及令人早死

這次使用的儀器可找到小至0.0007毫米的微塑膠,而是次研究亦發現,這些微塑膠可以在身體流動,並可能存留在人體器官。研究人員指現時已知暫時未能確定微塑膠對健康構成甚麼傷害,但憂慮微塑膠會致癌及對人體細胞造成損害,並導致每年數以百萬人提早死亡。

 

負責研究的生態毒物學家Dick Vethaak教授承認,血液樣本中微塑膠數量和類型差異很大。 「但這是一項開創性的研究,而我們有很多工作隨之需要開展。」他分析指,有不同原因會導致出現差異,例如可能志願者在抽取血液樣本前喝過用塑膠咖啡杯盛載的咖啡,或戴上塑膠口罩。

 

影響深遠 尤其禍及嬰幼兒

大量塑膠被當成垃圾在自然生態中棄置,塑膠隨時間分裂,微塑膠早就充斥整個地球,從珠穆朗瑪峰至最深的海洋也有其蹤影。現時已經知道人類會透過食物、飲用水及呼吸攝取微塑膠,並曾在嬰兒和成人的糞便中發現了微塑膠。

 

然而Dick Vethaak教授稱,「今次這個發現令我非常擔憂,尤其我們知道嬰兒及幼童比成年人更受化學物質和粒子影響。」他又指早前有研究發現,若以塑膠奶樽餵嬰幼兒,他們每日會吞下數百萬計微塑膠顆粒。

 

另外最近有研究發現,微塑膠可以黏在紅血球的外膜,有可能影響其輸送氧氣的能力;又曾在胎盤找到微塑膠。研究指在懷孕的老鼠身上,微塑膠會迅速透過肺部進入胎兒的心臟、大腦和其他器官。

 

 

 

歐盟通過 電子產品統一採用USB-C充電規格

歐盟在本月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臨時協議,支持在2024年秋季開始,在歐洲出售的電子產品,須統一採用USB-C充電規格。協議涵蓋15類電子產品,包括手提電話、平板電腦、數碼相機、電子書、耳機、遊戲機等,而手提電腦可獲額外40個月寬限期。

 

減少電子垃圾

統一電子產品充電規格的討論在歐盟已超過十年,現在通過後,仍須經歐洲議會和27個成員國批准。而智能手錶、健康手環、運動周邊產品等獲豁免。歐洲議會相信是次協議可以減少電子垃圾及方便消費者,並估計消費者每年可以節省2.5億歐元。

 

方便消費者

坊間的電子產品現時使用不同款式充電規格,如Type C、Lightning、Micro B、Mini B等等,消費者使用的時候,經常感到不便。根據歐盟2019年的一項研究,就有84%消費者在過去兩年曾遇上與手機充電器有關的困難。

 

歐洲議會特別強調,向來使用Lightning插頭的蘋果公司日後在歐洲也要跟從規定,據報蘋果公司日後的新型號iPhone可以兼容USB-C,預計蘋果公司在2023年已可完全滿足歐盟規定。

 

是次協議同時指出,歐盟期望生產商在產品包裝上清楚列明該電子產品是否包含充電器,藉此為消費者提供選擇,讓他們在不需要新的充電設備時,可以選擇只購買電子產品。

 

香港情況

早前全港有一個回收USB數據線計劃,全港共有數十個收集點,包括電訊公司3香港(3HK)、商場、住宅、綠在區區、環保團體辦事處及大學。單在3香港門市已總共回收到近500條USB線,可見USB數據線的數量遠超於市民實際使用的數量。

 

該計劃的收集期現已結束,不過部分3香港門市及綠在區區的小型電器收集箱仍可回收USB數據線。回收後會將當中性能良好並符合捐贈條件的產品轉贈有需要人士,其他不適合捐贈的將拆解回收。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有興趣在屋苑回收USB數據線,可向附近的綠在區區查詢。